最近,TikTok上有不少外國人,又被「Chinese功夫」給整暈了。
一個中國人,只用一把柴刀、兩節竹子,就做出了一個中國傳統手工藝品:鍋刷。
用柴刀將竹子一剖兩開、再割成八條、每條再細切成細絲……眼睛沒反應過來,竹子就成了上百條竹絲。
緊接著,他又像變戲法似的——
箍
敲
砍
沒用一顆釘子,就把所有竹子固定成了一把刷子。
視訊的主人公叫潘云峰@創手藝,這個53秒的視訊,在TikTok上已經獲得了1850萬的播放量。
無數外國網友涌入評論區,表達了自己的驚訝和贊賞。
「不知道怎麼形容,天啊。」
「他們用最簡單的東西,制作出了最神奇的工藝品,精巧絕倫,我很喜歡!」
原本在農村很常見的鍋刷,就這樣成了神秘的中國力量。
如果說鍋刷只是個「入門級」視訊,那麼陽傘的制作,則讓歪果仁徹底陷入了潘云峰帶來的奇幻手藝世界。
畢竟從沒有人告訴過他們,有人可以不借助任何測量工具,用竹子徒手編出一把傘。
竹子均勻切割,經過燒制和魔術般的擺弄后,傘骨就成型了。
接著再把提前準備好的長條竹絲編織成傘面,不知道發生了啥,喏,陽傘做好了。
也難怪會有網友說,「潘云峰的手,好像比機器還好使」。
潘云峰在TikTok有多火?
他的視訊,已經可以說是最新的「流量密碼」了。
很多關于他制作竹編的視訊,播放量輕輕松松就能破十萬。
光是看他展示基本功,外國人都覺得津津有味。
一位來自美國的博主,僅僅是拍了個簡單的reaction,就獲得了29萬的播放量。
看著竹子從塊到片再到絲,博主的表情也跟著不斷變換,時而神情嚴肅、時而瞪大眼睛…
最后鍋刷制作完成時,她忍不住露出了驚嘆的表情,狂贊這位中國師傅是「真正的匠人」。
然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不到一分鐘的短視訊背后,凝結的是潘云峰數十年的辛苦與汗水。
潘云峰十四歲就開始學竹藝了,前前后后跟了三位師傅,花了四五年才出師。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手工藝受到沖擊,竹編在農村逐漸沒落。
干了五年工匠后,潘云峰就不得不另謀出路,走出大山打工。
他做過各種各樣的行當,下油田、挖沼氣、在酒店負責員工餐。
2008年,當竹編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他在一家養豬場做電焊維修。
眨眼又過了十年,年過半百的潘云峰回到老家,靠干散活維持生計。
2019年,潘云峰在抖音上無意中刷到了做竹編的視訊。
看著對方的粉絲迅速增長,潘云峰覺得自己看到了這門手藝復興的希望,便也動了心思。
從那時起,他白天打工,晚上就在家做竹編、拍視訊。
剛開始拍得不好,也沒什麼人看,他不會打光、找角度,剪輯也一塌糊涂,沒人知道他想表達什麼。
后來潘云峰在抖音上關注了一些教拍攝、剪輯的創作者,自己跟著學習,雖然制作仍然遠遠無法達到精良的水平,但也總算是摸到了點門路。
慢慢地,視訊越做越好,播放量也漲上去了,拍攝視訊一年后,潘云峰在全網獲得了將近五百萬粉絲。
這個數字,比他最初設想的三五萬,高了上百倍。
火了之后,有不少人開始主動跟潘云峰買他的手工制品,收入增加了,生活壓力也緩和了不少。
后來,潘云峰又找來了當學徒時的同門師兄一起做直播,幫著其他地區的竹編手藝人銷售手工制品。
通過短視訊,這項起源于2000年前的手工藝,終于再度煥發生命力、重回大眾面前。
潘云峰的視訊被搬到海外之后,也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TikTok上,鍋刷的相關視訊,播放量累計已經超過了3300萬。
在油管上,他制作竹編的視訊合集,播放量也達到了260萬。
如今,全世界有不少人,每天在TikTok上等著潘云峰更新。
看他拿著柴刀和竹子敲敲砍砍,用雙手編織奇跡,仿佛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短視訊已經成了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窗口。
除了潘云峰,還有之前走紅的阿木爺爺、李子柒,足不出門,就把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帶到了更遠的地方。
因為這些視訊,外國人對中國有了更加豐富的認知,甚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或許,這正是短視訊存在的美好意義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