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的清晨,值班護士剛剛把聽筒拿起來準備說話,便被對方焦急的聲音打斷了。「 醫生,快救救我媳婦吧,我倆昨天剛結婚,今天她就昏迷不醒了。」
來不及遲疑,值班護士得知病人的地點後便立刻安排救護車趕了過去,希望這個女孩能堅持住。
只是她在趕去的路上也有些疑惑,結婚本應是一件高興的事,難道這對新婚夫婦之間還有一些其他鮮為人知的秘密嗎?
晴天霹靂
大概過了十幾分鐘,救護車便趕到了病人家裡,隨之映入眼簾的便是一位躺在沙發上毫無知覺的女子。
在她的旁邊還站著一位焦急不安的男子,應該就是那位打電話的丈夫。
果不其然,這位男子看到救護車來了以後連忙迎上前去,用著幾乎乞求的語氣說:「 醫生,求求您救救我媳婦吧。」
人命關天,醫生自然沒有時間理會他,只是說了一句「 快上車」便把這對新婚小夫妻一起拉到了醫院。
到了以後,醫院才得知這對小夫妻確實是昨天剛結婚,這個焦急不安的小夥子叫范楊智,而那位需要救治的姑娘叫劉冬琴。她和范楊智的認識始于多年前在外地的一次打工。兩個獨在異鄉的外地人熟悉以後不免有些惺惺相惜,再加上兩位都是年輕人,一來二去便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而且范楊智也是一個極會疼人的男孩,兩人確定關係後他便把劉冬琴捧在了手心上,生怕物件跟著自己受委屈。
雖然工廠裡工資不多,但他總會在收入中節省出一部分錢在節日或紀念日給劉冬琴準備驚喜。或許也正是范楊智這種無微不至的愛,讓劉冬琴毅然決然地跟著他回到老家,商量結婚的事宜。
剛開始的時候,劉冬琴的父母是非常不同意這門婚事的,雖然自己的家庭也並不富裕,但是女兒一直都是他們的掌上明珠。現如今突然要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遠嫁,他們自然不捨得。
劉冬琴(左)范楊智(右)
看著未來岳父岳母一臉擔憂的樣子,范楊智連忙表明自己的心意:「 叔叔阿姨,你們就放心吧,我這輩子只對冬琴一個人好。」劉冬琴也幫著男朋友說好話:「 爸,媽,楊智對我真的很好,我嫁給他不會受委屈的。」
聽到這裡,劉冬琴的父母便也不想再阻攔,只要女兒過得開心他們便順從女兒的心意。于是在2011年6月23日,范楊智和劉冬琴在所有親朋好友的祝福下完成了結婚這個神聖的儀式。
范楊智永遠都不能忘記當天的劉冬琴,穿上婚紗的她比以往的任何一天都漂亮。正當范楊智沉浸在昨天的美好回憶中時,一個醫生的問題把他的思路打斷了。「 今天早上,你的妻子有沒有什麼異常?」
醫生的話音剛落,范楊智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冬琴她早上剛起床的時候就跟我說頭疼,還一直拿自己的手去捶打自己,沒過多久她便暈了過去。」聽到這裡,醫生更加堅定了心裡的那個懷疑,正當他想要說什麼的時候,劉冬琴的檢查報告出來了。
果不其然,劉冬琴的CT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腦部有積血高達90毫升,是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表現。雖然知道這個消息對于劉冬琴的家人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醫生還是選擇如實相告:「 病人生還的幾率很小,希望家屬做好心理準備。」
范楊智一下子就跌坐在了地上,然後又忽然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地追問道:「 醫生,您說幾率小,但還是有希望的對吧?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都不願放棄。」
家屬急切的心醫生自然能理解,但是在此之前他們醫院並沒有治療成功該病的案例,所以一時也不敢答應這個請求。經過醫院專家短暫的緊急會議,他們終于商量出了兩個方案,其一是讓劉冬琴立刻轉移到市裡面的大醫院治療,其二就是在本院嘗試性進行手術。
相比之下,第一種方案的風險反而更大一些,因為病人極有可能在轉院的過程中失血過量而不治身亡。 沒有時間考慮了,民醫院當下便決定給劉冬琴進行手術。
艱難抉擇
然而就在醫生囑咐范楊智做好手術後的心理準備時,一個小護士急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 王醫生,病人有一點變故。」
聽到這裡,范楊智連忙走到了護士身邊,擔憂地問道:「 我媳婦怎麼了?」
醫生也隨之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只見這位小護士緩緩開口道:「 她已經有了四個月的身孕。」
這個回答仿佛在范楊智意料之中,他坦言道:「 沒錯,我們匆匆忙忙結婚也是因為冬琴有了孩子。」
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醫生大吃一驚,只是他在震驚之餘更多的還是責備:「 為什麼不早點告知,這可不是普通的手術,其中有很多藥都是孕婦禁用的。」
誰知范楊智委屈地自言自語道:「 我不想讓大家知道冬琴還沒結婚就懷孕,我害怕別人的一些閒話會傷害到她,讓她不開心。」
這個回答讓人聽起來無奈又心酸,他一定很愛冬琴吧,所有事情都為這個姑娘考慮到了。
就在主刀醫生把孕婦禁忌的藥換掉後準備進入手術室時,范楊智再三向醫生強調道。
「 一定要保證我媳婦的安全,如果萬不得已可以不要肚子裡的孩子。」
看著女婿緊張的樣子,劉冬琴的父母也不禁淚目,他們也終于明白自己的女兒當初為什麼要嫁給這個小夥子了。
三個小時後,手術室門上的燈滅了,劉冬琴被醫生緩緩地推了出來,范楊智和岳父岳母連忙跑上前去。
只見醫生把口罩摘了下來,欣喜道:「 手術非常成功,病人顱內的淤血已經全部清理乾淨,脫離了生命危險。」
聽到這裡,范楊智一家人都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只是接下來的另一個消息宛如晴天霹靂。
「 但是她現在仍然處于不清醒的狀態,什麼時候蘇醒過來還尚未可知。」
兩則消息讓這一家人瞬間從天堂掉入了地獄,難道這個年僅二十多歲的可憐女孩以後就要以植物人的狀態生活了嗎?
所幸范楊智是個非常樂觀的人,他覺得這已經是當下最好的結果了,只要妻子沒有生命危險,他便願意一直陪伴在側。
于是從這天開始,范楊智便衣不解帶地守在劉冬琴的病床旁,照顧她的一日三餐和洗漱穿衣。
為了保證妻子和腹中胎兒的營養,范楊智經常把日常生活節省的錢拿出來給劉冬琴買補品。
劉冬琴自然不會自己吃東西,她所有的攝入的食物都是范楊智用針管從鼻胃管打進去的。
不僅如此,范楊智還非常擔心夏天悶熱會讓久躺病床的妻子不舒服,所以他每天不管多累都會拿濕毛巾給妻子擦一遍身體。
或許正是他的這份堅持感動了上帝,劉冬琴雖然一直沒有蘇醒過來,但是她肚子裡的孩子卻一直都很健康,而且還在一天天的長大。
然而到了8月,醫院又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個噩耗。
那天范楊智正在病房給妻子餵飯,王醫生像往常一樣進來查房,臨走的時候還是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
「 腹中的孩子過不了多久就到預產期了,以現在的醫療條件很難保住大人和胎兒的安全,建議終止妊娠。」
王醫生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能要這個孩子,否則極有可能到最後大人孩子都保不住。
正當范楊智不知如何回答時,他忽然看到病床上的妻子流下了一滴眼淚,這也是之前從未出現過的情形。
激動的他連忙指給王醫生看:「 醫生,冬琴是可以聽到我們說話的,這淚水足以證明她也不願失去我們的孩子。」
看到劉冬琴這個表現王醫生也有些驚訝,不過為了確定她是否是真的恢復意識王醫生決定還是要再測試一番。
于是他便對范楊智大聲說道:「 既然如此我們醫院就竭盡全力,爭取把這個孩子留下來吧。」
說完這句話,王醫生便悄悄地看向病床上的病人,果然,奇跡發生了——
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劉冬琴竟然緩緩露出了一絲笑容。
此時的范楊智已經興奮得說不出一句話了,只能用渴望的眼神望著王醫生,仿佛在說「 救救他們母子倆吧!」
奇跡發生
從病床出來後的王醫生心裡仍然久久不能平靜,這種奇怪的事還是他從醫幾十年來第一次遇見,難道上天註定要留下這個幸運的孩子嗎?
眼看劉冬琴的預產期還有兩個月就要到了,既然她執意要留下這個孩子,自己也要盡力幫助她實現這個心願了。幸運的是,當他們對劉冬琴進行一番初步檢查後,竟給出了同意妊娠的建議,但前提是病人的顱內血管必須也要恢復完好。
于是他們便邀請劉冬琴前往華西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確認,以確保生產的萬無一失。9月初,范楊智便帶著妻子住進了另一家醫院,在一次又一次地檢查過後,醫院很確定這個孩子是健康的,而且劉冬琴的身體也完全有能力做到。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劉冬琴自從來到華西醫院身體就開始慢慢變得有知覺了,甚至連眼睛都可以眨巴眨巴地睜開了。
雖然她還不能開口說話,但這已經是生活贈給范楊智最大的禮物了。
不僅如此,劉冬琴仿佛還能感受到孩子在肚子裡的折騰,范楊智經常看到妻子用手指著肚子,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
看到劉冬琴意識的逐漸恢復,范楊智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只要堅持下去妻子一定會像一個正常人一樣好起來。
于是范楊智每天都坐在劉冬琴的旁邊和她聊天,而且還經常用孩子來「刺激」她的大腦。
「 冬琴,你摸摸,這就是咱們的孩子,你一定要堅強下去,早點醒過來吧。」
或許是丈夫鼓勵的話語起了作用,又或許是感受到了小生命的召喚,劉冬琴的狀態一天比一天好了。
然而在9月23日的深夜,這個堅強的母親忽然表情痛苦,還用手一直指著自己的肚子。
經過一番檢查,醫生發現劉冬琴的子宮收縮十分頻繁,是明顯的早產表現。
來不及耽誤,醫院立刻將她推進了產房,進行緊急手術。
就在劉冬琴進入產房的前一分鐘,范楊智還在不停地囑託道:「 醫生,請您一定要保證母親的安全。」
不僅如此,在手術的整個過程中,這位既是丈夫又是父親的男人一直在門口坐立不安,腦子裡想的全都是病房內的兩條生命。
終于,一個小時後,產房的大門打開了,醫生把母子二人一起推了出來,范楊智連忙跑了過去。
醫生賀喜道:「 恭喜,母子平安。」
聽到這裡,范楊智才總算松了一口氣,他溫柔地撫摸著妻子的額頭哽咽道:「 媳婦,你很棒,你做到了。」
誰知他話音剛落,病床上的劉冬琴竟然緩緩地抬起雙手,對著周圍的家人比了一個「耶」的姿勢。
憨態可掬的神態和動作引得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她是一位堅強的母親,更是一位樂觀的母親。
有了兒子以後,劉冬琴的病情一直在慢慢好轉,甚至還有痊癒的跡象,現在的她幾乎可以自己彎曲手臂。
不僅如此,她的兒子也非常的健康,和普通孩子並無二樣。
無論是醫生還是周圍的人,都說劉冬琴母子平安是一個醫學奇跡,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是一個母愛的奇跡。
在昏迷的那段時間裡,劉冬琴的腦海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把腹中這個可憐的孩子留下來。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愛,正是因為這份偉大的母愛,才讓這個世界創造了很多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