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40歲農民畫家一幅畫賣130萬,當初喊他「廢物」的人都改口了

40歲農民畫家一幅畫賣130萬,當初喊他「廢物」的人都改口了
2022/08/15
2022/08/15

2015年,中國著名的藝術家聚集地「北京798晨畫廊」,宣布要為一個40歲的農民舉辦一場個人畫展。

開展前,國內外不少藝術家對此不屑一顧,覺得是 798自降身份。

紛紛嘲笑說:「趁早回家種地吧!」

開展後,那些高高在上的藝術家卻變了臉,不僅轉了口風,對作品讚不絕口。

甚至還爭奪起了作品,一幅畫競拍到12萬元。

2016年,這位農民在北京又舉辦了一場畫展,這次更誇張,最貴的一幅畫被競拍到130萬。

這位農民就是來自湖北仙桃的熊慶華,國外藝術家稱他為「中國畢卡索」。

熊慶華自學成才,風格鮮明誇張,大夥兒驚嘆于他的藝術感,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藝術感大多來源于生活的苦難。

【1】

1976年,熊慶華出生在湖北仙桃農村,睜眼是日出,閉眼是日落。

雖然在那個年代,黑白電視、收音機等漸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就連鄉下,也能不時放上幾場電影。

但是,農村的小孩,卻依舊保持著野性。他們在田野里迎風奔跑,幕天席地和自然抱個滿懷。

熊慶華也一樣。

不過,他並不熱衷于沒頭腦的瘋跑。他最愛牽著一頭老黃牛來到草地上,牛吃草,他看雲。

坐看雲捲雲舒,在腦海里不停臨摹雲彩的輪廓變換。對于熊慶華來說,是童年最美的記憶。

6歲,熊慶華第一次拿起鉛筆,在皺巴巴的紙張上,畫出了雲彩影影綽綽的倩姿。

家裡唯一的知識分子「三哥」見後很驚訝,誇讚他是個「小天才」,並鼓勵他多畫畫。

鄉村的美景,孩子們玩耍遊戲的瞬間,通過熊慶華稚嫩的指尖躍然紙上,村子裡沒有人能畫出像他這般生動的畫。

熊慶華成了村子裡人人誇獎的「小畫家」,爹娘的臉上也因此增了不少光。

中學時期的一次美術課上,他天馬行空地畫了一幅滿是脈絡的大樹,色彩濃烈,與其他同學的作品比起來,藝術感濃厚。

美術老師露出了驚喜的笑,誇讚道:「我從來沒有遇到過畫得如此出色的學生,熊慶華,你以後一定會是一個偉大的畫家。」

迎著全班人或讚賞或嫉妒的目光,熊慶華害羞地漲紅了臉,對老師鄭重地點了點頭。

彼時,熊慶華學習好、會畫畫,誰見了都得夸一句:「有前途!」

而熊慶華本人,也是打心底覺得自己就是書里所說的「被上天選中的少數人」,是註定要當一個大畫家的。

之後的日子,他開始千方百計攢錢,購買雜誌紙筆,甚至還會在其他課上遮遮掩掩地畫畫。

繪畫的本領是越來越好,但成績卻像是尼加拉瓜大瀑布:一落千丈。

僅僅一個學期,熊慶華就成了班級里的倒數。

老師苦口婆心地勸他回歸正道,父母愁眉苦臉地說:「你好歹考個中專,以後也能養活自己不是?」

但熊慶華一點勸告都聽不進去,他早就不想在學校浪費時間了,老師家長的逼迫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初三那年,熊慶華不顧老師家長的勸阻,堅決退了學。

從此,他像一個閉關修煉的英雄,把自己關進暗室里,用一種毀天滅地的氣勢,沒日沒夜地畫。

【2】

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流行起來一股「打工熱」。

尤其在農村,20齣頭的小伙子們都願意去外邊打長工,掙到了錢就回家娶媳婦。

當年一起輟學在家當「閒人」的同學都去打工了,留在家裡啃老的熊慶華自然就成了村子裡的「臭雞蛋」,誰都能踩上一腳。

每當他跟著父親從地里幹活回來,村口聚成人堆兒的老人們就會開始擠眉弄眼,對著父子倆指指點點,人群中不時傳來幾聲蔑笑。

更有甚者,還會扯著嗓子招呼父子倆:

「『大畫家』,咋不躲到屋子裡造畫啦,今天摸的二兩蝦能換張紙不?哈哈哈。。。」

父子二人都不是能言善辯之人,只能在一聲聲地鬨笑中低著頭,快步走回家。

村子裡綿延不斷的嘲諷、貶低,讓熊慶華生氣,憤怒,迷茫。

他想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畫畫有什麼錯?

「既然你們看不起我,那我就偏要畫出點成績來給你們看!」

熊慶華將這些憤懣的情緒通過畫筆,傳遞到紙上。

他筆下的人物、風景愈加抽象,激烈碰撞的色彩融合了作者的情緒,渾然天成。

熊慶華本人可以假裝不在乎村子裡的非議,畢竟他心中對畫畫保持信心和希冀,但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90年代中,熊慶華的初戀女友在訂婚前夕毫無預兆地撕毀了請帖,並在一眾親朋好友的面前指著他的頭大罵:

「廢物!」

「沒出息!」

「蠢材!」

這些話和村口村民的嘲諷一模一樣,深深刺痛了熊慶華的自尊心。

眾人憐憫的目光像是把他架在火焰上烤,每一個毛孔都在叫囂著「羞恥」二字。

沒別的辦法,熊慶華只能再一次低下頭顱,緩慢挪動步子走進暗無天日的畫室,用畫筆宣洩情緒。

父母都是沉默寡言的老實人,不會安撫兒子失落自卑的情緒,他們只是低聲告訴兒子:

「娃,以後不要和相親對象提畫畫了。」

熊慶華照做了,但還是沒有姑娘搭理他。

當時全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熊慶華這個火坑,誰跳誰是傻子!

還真有不怕火燒的。

【3】

1999年,23歲的熊慶華結婚了,對象是同鄉的付愛嬌。

付愛嬌比熊慶華小一歲,是一個懷抱著文藝夢的小姑娘,她還沒承受過家庭的重擔,婚後的柴米油鹽不在她的考慮范圍內,她對熊慶華說:「你是個了不起的畫家。」

相處10個月後,付愛嬌折服在熊慶華一張張藝術又抽象的油畫下,含羞帶怯地去和熊慶華扯了證。

別人嘲笑付愛嬌是傻子,她嗤之以鼻,當作耳邊風。

男方家窮到辦不起婚禮,她毫不在意,自己掏錢貼補。

熊慶華拍不起婚紗照,只畫了幅油畫,她感動得稀里嘩啦。

但愛情不是生活的唯一,生活的苦,在孩子降生後,付愛嬌無法再騙自己咽下去了。

別人的孩子能吃奶粉,自己的孩子卻只能吃麵糊糊,這種反差,哪個母親不心酸?

付愛嬌望著四壁家徒,抹了把淚,開始溫言細語地勸丈夫和自己一起去深圳打工。

熊慶華的心又不是頑石,對家人的愧疚讓他這次答應了妻子的請求。

兩個人在一家工廠流水線上剝五金產品的毛邊,剝一個一分錢。

做慣的老師傅能一天做幾千個,但熊慶華一天卻只能剝1百多個。

這又深深刺痛了他脆弱的自尊心。

他感到很絕望,這種毫無創意、像機器般的生活從來都不是熊慶華想要的。

乾了沒三天,熊慶華對妻子透露自己想回家的想法,付愛嬌勸他再堅持一下,好歹把車票錢掙出來。

「掙錢」兩個字點燃了熊慶華的怒火,他暴跳如雷: 「我為什麼要過這種毫無意義的生活?我屬于繪畫!」

他撇下妻子,獨自一個人回到村子裡。

當然,他免不了受到村民又一波的持續嘲諷,但這次,他還多了一個「吃軟飯」的名號。

熊慶華在村子裡、工廠里找不到一點自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關進暗室,在紙筆間尋求一點高傲,一點成就感。

只有在畫布上筆走龍蛇,才能讓熊慶華感受活著的快樂。

【4】

2006年,距上次打工失敗已經過了3年,熊慶華再次坐車來到深圳。

與上次忐忑的心情不同,這次熊慶華躊躇滿志,熱血沸騰。

他打聽到深圳有一個叫大芬油畫村的地方,正在招工廣告彩繪的畫手。

那裡的廣告圖片他見過,難度不大,熊慶華對這份工作勢在必得。

顛簸數小時,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熊慶華試探著走進一家廢棄的工廠,在這一二百平房裡,他看見數百位畫工擠擠挨挨的,顏料和畫布都雜亂地堆在一起。

這和預想的工作環境天差地別,熊慶華皺了皺眉頭。

但想到家中的老婆孩子,他還是按下不滿,去見了老闆。

老闆遞給他一張廣告廢紙,讓他臨摹一下,如果模仿得像,就可以留下。

這對繪畫多年的熊慶華來說,是小菜一碟,他準備大展身手,給老闆一個驚喜。

但當他把畫紙遞上去後,老闆只掃了一眼,就「啪」的一下,把紙甩在了熊慶華的臉上。

「這人的臉怎麼這麼紅,你會畫畫嗎?」

「你是來騙錢的吧,趕緊走!」

熊慶華被罵得一愣,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人推搡出去。

他呆滯地看著緊閉的工廠大門,心中的信念轟然崩塌。

「我竟是不會畫畫的嗎?」熊慶華不敢置信,多年來的勤學苦練,在這一刻被全盤否定。

廣告紙上的小人臉紅彤彤的,笑得燦爛,似在嘲諷熊慶華的癡心妄想。

他狼狽地逃回村子裡,村民們笑嘻嘻地打探他打工的事,此時的熊慶華六神無主,只能難堪地遮掩:

「他們不懂藝術,藝術,,,我的藝術。。。」

村子裡嘲笑、失敗的求職、年老的父母、弱小的妻兒,山一樣沉重的壓力終于撲倒了熊慶華心中多年來對繪畫的堅守。

他終于痛哭出聲,委屈至極,撕心裂肺。

一個人賴以生存的信念被擊垮,那麼這個人,多半也就完了。

在這之後,熊慶華不再隱藏自己的內心的自卑,就連聽到村子裡的嘲笑,他也提不起生氣的情緒。

「我承認了,我就是個廢物。」熊慶華在沉默中日漸消瘦。

但人不會只有一個社會身份,你除了是你自己,你還是別人的丈夫、父親、兒子,你從來不會只為自己活。

為了分擔家庭的壓力,熊慶華在不惑之年干起了送奶工,起早貪黑,風雨無阻,一個月能掙1000元。

【5】

2010年春節,熊慶華與自己的國中好友雷才兵相遇了。

當初,雷才兵是熊慶華的小迷弟,對這個「繪畫小天才」崇拜不已。

然而17年過去了,雷才兵西裝革履開著轎車回鄉過年,而熊慶華卻活成了村裡的笑話。

但雷才兵並沒有落井下石,得知熊慶華還在畫畫時,他主動要求去看看那些封藏在暗室的畫稿。

濕冷的冬日,沉默的熊慶華打開暗室的木門,一絲光亮泄在堆積如山的畫稿上。

雷才兵被震撼到失聲,好半天才說出一句:「慶華,你不該過這種生活。」

熊慶華聽後,沒什麼太大的感覺,他冷眼看著雷才兵掏出手機,咔嚓咔嚓拍個不停,沒有一點想去上前解說的慾望。

之後,雷才兵將拍攝的照片上傳到到全國各大論壇中,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與其它以「鄉愁」為主的農村題材油畫不同,熊慶華的作品更貼近生活。

曾經有位網友評論熊慶華的畫:在誇張的、戲謔的、爆發性的視覺呈現中,殺雞宰豬、撒網捕魚,鄉村的生活在他筆下鮮活地復甦了。

這樣接地氣兒的藝術作品吸引了無數網友的追捧,熊慶華火了。

沒過多久,就有網友花了幾千元買一幅他的畫。

當天晚上,拿到現金的熊慶華又哭了。

但這次,他哭得酣暢淋漓,飽含一雪前恥的痛快。

接著,有一家藝術畫廊和他簽約,每幅畫定價到7萬元,一年會有30萬的固定收入。

熊慶華大手一揮,將所有的顏料紙張都換成了最貴的。

接著,他一頭扎進畫室里,爭分奪秒地畫畫。

2015年,在全國著名的藝術家聚集地「北京789」,熊慶華舉行了個人首次畫展。

這代表他已經得到了藝術界的認可。

熊慶華真真正正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畫家」。

前半生孜孜追求卻難以觸及的名和利,在一夕之間,全部唾手可得。

被罵了28年的「廢物」和吃了16年的「軟飯」,在這一刻,全都失去了傷害的資本,反而成了熊慶華成功道路上的勳章。

如今的熊慶華已經舉辦了多場個人畫展,功成名就。

但他依舊留在了農村裡,只是把暗室裝修成了豪華大畫室。

這個村子帶給他太多的傷痛,但也是他靈感的主要來源,離了這裡,熊慶華畫不出東西。

村民們也改口稱他為「畫家」,曾經的「廢物」「蠢材」等名號沒人敢提及,熊慶華成了村子裡倍受尊敬的「大人物」。

熊慶華是幸運的。

在理想和現實出現強烈衝擊時,他毅然選擇了理想,雖然吃過很多苦,但終究是名利雙收。

而大部分的人則會因為現實而放棄了理想,逐漸成為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庸人。

因為大家都是凡人,我們要活著,就需要拋棄一些理想主義。

人性所在,能夠堅持逐夢的人寥寥無幾,所以世間才會少有熊慶華這種「偉大的畫家」。

那些美好的理想沒有實現,但當初朝著理想奔跑的人卻是真真正正發光過。

有過理想,有過掙扎,那麼當我們回首往事時,也不必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了。

時過境遷,我們或許沒有活成理想中的模樣,但當初的夢想,依舊在閃閃發光。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