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底,一檔新聞節目在不少電視台都進行了播出,節目報道了一位名叫「楊六斤」的14歲少年獨自生活7年的片段,在7年多的時間里,楊六斤每天自己煮飯,餓了就吃野草,饞了就自己去池塘里釣魚,艱難的生活感動了數萬觀眾。
在節目現場,很多人都落下了眼淚,并紛紛向這位堅強的少年伸出了援助之手……最終,楊六斤獲得了2000萬元的愛心捐助。··
從一個吃野菜的可憐孩童,一下子就變為了百萬富翁,楊六斤可以說是極為幸運的,然而,當他拿到善款后,卻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
這個鎮子四周被群山所環繞,鎮子周圍都是大大小小的溪流,每到春夏之交,這里都會時不時地下起大雨,雨水滋養了這樣了一草一木,小鎮的風景很是優美。
楊六斤
千禧年3月20日,一個名叫楊三妹的女人順利地生下了一個男孩,體重不多不少剛剛6斤。家人看到這個男嬰身體結實皮膚黝黑,而且又是6斤重,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楊六斤」,大家都對這個名字很是滿意。
楊六斤的出生給家人帶來了無盡的喜悅,他的爸爸媽媽每天干完農活總會第一時間回到家里看看孩子,而爺爺奶奶則更是將楊六斤當成掌上明珠,用買菜得來的錢給孫子買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
但是世代以種地為生的家人,無論多麼努力種田,收入都十分有限。為了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物質生活,楊六斤的爸爸和妻子楊三妹商量后決定,外出去鎮子上的工地做小工,這樣能多賺一些錢,也能讓家人過的舒服一些。
楊六斤
「娃娃剛出生,總不能跟著咱們一起吃苦,我去打工,你在家照顧好孩子和爹媽!」
「嗯!你放心吧!家里有我呢!」
楊六斤的爸爸媽媽這樣商量著,他們一家人的生活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但卻也溫馨恬靜。
就這樣,一轉眼就到了2006年,在這一年楊六斤的媽媽楊三妹又生下了一個男孩。白天楊三妹會從自家地里采摘新鮮的蔬菜,給兩個孩子做出營養的三餐,到了夜晚,她又會在門前的院子里給兩個孩子講故事,日子過的十分簡單。
但有一天晚上,準備安排孩子就寢的楊三妹突然聽到了一陣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居然是丈夫工地上的工友,工友帶來了一個讓人始料未及的消息:
「不好了!你丈夫出事了!」
原來,楊六斤的爸爸在工地干活時突發意外,工友雖然在第一時間將他送到了醫院進行搶救,但仍舊無力回天——楊六斤的爸爸意外身故了。
楊六斤所住的房屋
爸爸的意外身故,對于整個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在知道自己的兒子死亡的消息后,楊六斤的爺爺終日茶飯不思、神情恍惚,奶奶則是每天以淚洗面,沒過多久就大病了一場。
最重要的是,爸爸離去之后,家里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本該到了上學年紀的楊六斤,也只能繼續待在家中。
從那天開始,楊六斤好像在一夜之間長大了,他不再像之前一樣對媽媽鬧脾氣了,也不去山上瘋玩了,每天都會主動幫著媽媽做家務或者幫忙照看弟弟。
有一天夜里,在把最小的孩子哄睡著之后,楊六斤的媽媽悄悄的走到他的面前,溫柔的對楊六斤說道:「孩子,無論以后發生了什麼,你一定要學會堅強!」
楊六斤
年少懵懂的楊六斤根本不知道這句話代表著什麼,他以為只是媽媽隨口說的一句話而已,在和媽媽說了幾句話之后,楊六斤就睡著了,但他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醒來時,他的媽媽和弟弟都消失不見了,他們的衣服也都不見了。
「媽媽!弟弟!你們在哪!」楊六斤屋里屋外都找遍了,仍舊看不見媽媽和弟弟的身影,空蕩蕩的屋子里只剩下楊六斤一個人。
「你媽媽不要你了,她帶著弟弟走了!她改嫁了!」奶奶聽到楊六斤的呼喊聲之后,慢慢的從不遠處的老屋里走了過來并憂傷的說道。
在聽完奶奶的這些話之后,楊六斤瘋了一樣沖向通往鎮子的山路,跑了不知道多久,他仍舊沒有看到媽媽和弟弟的影子,這時他才相信媽媽和弟弟真的不要自己了。
從那天之后,楊六斤就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干農活的楊六斤
奶奶由于身體不好平日里也只能做些簡單的縫縫補補,爺爺雖然年事已高,但為了照顧孫子,所以只能扛著鋤頭下地干活,只有6歲的楊六斤很是懂事,他不想爺爺奶奶如此辛勞,于是主動承擔起了所有的家務。
就這樣,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的時間,原本以為生活就會這樣過下去,但命運卻仍舊不放過這個孩子。在楊六斤7歲時,爺爺在種地返回的途中不慎跌倒傷及了后腦,當場死亡;奶奶本身就有病在身,在聽到這個消息后也撒手人寰。
2年之中,先后失去了3位親人,媽媽也帶著弟弟改嫁了,楊六斤徹底淪為了孤兒。
堂哥家老屋
楊六斤的堂哥楊取林看他如此可憐,在思考了幾天之后,決定將楊六斤接到自己家來生活,但已經結了婚并有了孩子的堂哥也有自己的生活,為了能照顧一家人及楊六斤,楊取林決定去梧州打工,每年給楊六斤2000元生活費,這已經是堂哥能付出的所有了。
為了方便保管,楊取林將2000元放到姨媽那里,楊六斤每個月會去姨媽那里拿40元錢,之后,楊六斤就在堂哥家里的一家老屋里住了下來。
老屋里只有楊六斤一個人,面對偌大的房子,楊六斤孤單極了,在他的腦海中總是會浮現出爸爸媽媽的模樣,他也會想到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他還會想著自己的弟弟今天有沒有鬧人。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弟弟!我真的好像你們啊!我該怎麼辦啊!」楊六斤在心底無數次的這樣呼喊著。
雖然,堂哥給了錢,但平均下來每天連1塊4都不到,這些錢根本不夠吃飯。為了能讓自己吃上飯,楊六斤只能想其他的辦法,在看到鄰居家養的牛之后,他硬著頭皮去求人家,希望能讓自己幫著放牛,然后換一些吃的東西。
「大娘,我幫你放牛,你能給我一兩個饅頭嗎?」「這孩子可憐的,可以啊,你去放牛吧,別把牛丟了就行!」鄰居在看到獨自生活的楊六斤之后,都覺得他很可憐,也都力所能及地幫助他。
就這樣,每天剛剛亮,楊六斤就會支起鍋煮半碗米飯,然后再拿一些辣椒醬,一起裝進破舊的飯盒里,這些就是他一天的飯。
在準備好一天的飯之后,楊六斤就會去鄰居家牽走那頭老黃牛,然后趕到附近的山坡上放牧。
一般老黃牛要吃飽的話,至少也需要一兩個小時,那時也快到了中午,楊六斤則會拿出了準備好的午飯吃了起來,但半碗米飯怎麼能夠?看著綠油油的山坡,楊六斤腦海中有了這樣的想法:「這里說不定還有野菜呢?」
于是,他又在山坡山找起了野菜。一個多月下來,楊六斤在山坡上找到了6、7種野菜,其實,這些所謂的野菜,大部分都是不知名的野草,然而忍饑挨餓的楊六斤根本顧不了那麼多了,他把那些野菜簡單的清理了下,蘸著辣椒醬吃了起來。
就這樣,離家不遠的那片山坡,成為了楊六斤最重要的「天然糧倉」。
正在長身體的楊六斤總是感到肚中空空,他實在太想吃肉了,但豬肉又那麼貴根本買不起,怎麼辦呢?楊六斤靈機一動,他決定自己制作工具,去山下的池塘里釣魚!
「我就不信了,我自己做的工具釣不到魚!」楊六斤在心里這樣盤算著。
于是,他找來了好幾個空的飲料瓶,然后用燒紅的鐵釘將它們一一戳穿,沒花多長時間,好幾個釣魚工具就準備好了。為了能多釣點魚,細心的楊六斤還在去往池塘的路上挖了好幾條蚯蚓,然后將蚯蚓裝進了瓶子里。
「池塘里的魚肯定想吃這些蚯蚓,它們鉆進瓶子里之后就出不來了,這樣就釣到魚了!」楊六斤對自己的計劃信心滿滿。
來到池塘的楊六斤,將這些瓶子放到了不同的位置,然后將它們一一固定在了岸邊的草叢里。在等待的時間里,楊六斤順便還在旁邊另外一個水塘里洗了個澡,1小時之后,楊六斤撈起了這些瓶子,仔細一看,撈到了12條小魚!
回到老屋之后,他又把這些小魚煮了煮,然后配著米飯吃了起來。雖然,這些魚沒有多少肉也并不好吃,但是對于楊六斤來說確實是無上的美味。
自己制作工具,自己釣魚,沒有花一分錢,楊六斤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了溫飽,就這樣他一個人獨自生活了7年的時間,這7年的獨居生活,讓他吃盡了苦頭,也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但人身都是肉長的,長期的營養不良,再加上風餐露宿,終于讓楊六斤病倒了。鄰居在看到病倒的楊六斤之后,立馬叫來了村支書幫忙,好在及時送到了村里的衛生所,才控制住了楊六斤的病情。
楊六斤
之后,在村支書的幫助和協調下,堂哥楊取林最終答應在2012年的秋季學期,將楊六斤送到學校讀書,為了解決學費的難題,村支書又申請到了一筆補助,每年差不多有2700元,再加上堂哥給的500元,這樣楊六斤每天有3塊的生活費。
學校免除了楊六斤的學雜費和其他費用,來到學校后的楊六斤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他都會第一個起來洗漱,然后來到操場進行早讀。
老師也十分關照他,總是時不時地給他買學習用品甚至是衣服,楊六斤在這里感受到了濃濃的真情。
時間過得很快,2年之后因為校長的一個建議,楊六斤終于迎來了命運的轉機。
楊六斤
時間很快就到了2014年,那年2月,電視台有一檔公益節目正式開播,為了尋找到更符合節目要求的典型素材,節目組工作人員幾乎跑遍了當地,但都沒有找到很合適的素材。
楊六斤所就讀的學校校長在知道這件事之后,向當地教育局推薦了楊六斤,教育局又將這件事報送給了節目組,終于引來了節目組的重視。
節目組工作人員經過調研之后,決定對楊六斤進行報道跟拍。
當年4月底,節目組工作人員來到了楊六斤的學校并找到了他。「孩子,你現在最大的愿望是什麼呀?」
「我也沒啥愿望,就是我想見見媽媽和弟弟,我們有6、7年沒見了!」工作人員和楊六斤這樣交談著。
于是,在經過幾天的準備之后,節目組工作人員準備帶著楊六斤去找幾年沒見的媽媽和弟弟。
楊六斤和母親
「真的嗎?我太激動了!謝謝你們!」楊六斤在知道這個消息后,立馬興奮了起來,他甚至提前一天去理了頭髮,換上了老師買來的衣服,他想用最佳的面貌去見幾年未見的媽媽和弟弟。
楊六斤媽媽楊三妹住得十分偏遠,節目組的工作人員帶著楊六斤坐了2個小時的汽車,然后又步行了1個多小時的泥巴路,最后終于來到了楊六斤媽媽所在的小山村。
楊六斤遠遠地看到了媽媽的身影,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的情緒,他快步跑向媽媽,一個健步沖上前去和媽媽擁抱了起來。
7年沒見的母子,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兩個人哭成了淚人,楊六斤這些年所有的委屈和難過,全都迸發了出來,他再次感受到了母愛。
「媽媽!你有沒有想我!」「我白天想,晚上想,吃飯想,睡覺想。」「你走的時候只把弟弟帶走了,你沒有帶走我!」「我走之后其實也去接過你,但是爺爺奶奶不在了,打聽不到你的下落,都怪媽媽!」母子兩個人這樣交流著。
楊六斤和母親 弟弟
在媽媽身邊的弟弟,由于太過年幼,已經記不清楚6年前發生的細節了,弟弟對于楊六斤也顯得比較陌生。
再次見到媽媽的楊六斤,真的想和媽媽一起生活,但媽媽也有自己的苦衷。「你在這里沒地,更沒有房子,媽媽現在改嫁了,真的留不下你!」媽媽無奈地流著眼淚。
無奈之下,楊六斤只能返回堂哥的老屋繼續生活。「媽媽,我會想你的!」「照顧好自己!」母子倆只能無奈的告別,這一別,不知道幾時才能相見。
之后,節目組將跟拍的這些內容制作成了視訊,并幫助楊六斤申請了銀行賬戶,在當年的5月份在節目中正式播出,社會上不少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沒過多久銀行賬戶就收到了13萬多的善款。
楊六斤的視訊信息在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和廣泛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這個少年,大家無法想象,在7年的時間里,楊六斤到底遭受了多少磨難。
楊六斤
當時,一家私人學校的校長也注意到了楊六斤,主動邀請他來參加夏令營活動,楊六斤在向學校請了假之后,就來參加了活動。
但就在楊六斤來到當地的一周的時間里,節目組為楊六斤申請的銀行賬戶里就收到了2000萬捐款。
「孤兒成為千萬富翁」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媒體都想采訪他。有關部門也注意到了巨大的捐款數額,并立馬對銀行賬戶進行了監管,切斷了捐款渠道。
堂哥楊取林和楊六斤的校長,則立馬接回了楊六斤。
一時間,楊六斤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楊六斤
為了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當年6月底,楊六斤和堂哥一起參加了一檔新聞節目。「我們就是普通人,這些錢也都是大家的辛苦錢,我們會回饋社會的!」堂哥楊取林這樣說道。
隨后,堂哥楊取林在鎮領導的監督下,拿出了400多萬給村里修了路,讓幾十年的泥巴路變成了堅固耐用的水泥路,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
而善良的楊六斤也很有想法,他看到身邊不少同學因為貧困而失學,所以他決定拿出十幾萬,捐贈給那些困難的同學。
「想不到這孩子還這麼有愛心,是個善良的人!」「就是,是好孩子!」楊六斤捐款的舉動感動了很多人。
楊六斤
時間過得很快,楊六斤小學畢業后去了德峨鎮讀國中,之后又考到了一所不錯的高中。
幾年之后,節目組工作人員計劃對楊六斤進行二次回訪,但幾經打聽,都始終沒有楊六斤的下落,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能找到楊取林進行采訪。
節目組工作人員來到德峨鎮后發現,如今的楊取林早已經不外出打工了,他在自己的家鄉辦起了養殖場,帶動了老鄉一起富裕。
「他現在學習不錯,重心都放在學習上,他想考一個不錯大學,不想太多人打擾了!」堂哥這樣說起楊六斤。
很多年過去了,楊六斤應該早就大學畢業了,或許已經結婚生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命運,無論怎樣的命運,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楊六斤用樂觀的精神和堅強的態度,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最終掌握了生活的主動權,活出了真正的自己。只要我們葆有初心,一定能抵達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