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在農村,還是有很多家庭的父母選擇了外出打工,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甚至有些孩子才剛剛兩三歲,就成了留守兒童。
男子和女子是同一個村子的人,兩人經雙方家長同意就結了婚,婚后不久女子便意外懷孕了,由于男子的家庭比較清貧,全家人就靠著種點花生來維持基本生活。
其實他們還不具備撫養孩子的條件,女子初為人母不忍心打掉這個小生命,夫妻兩人商量了很久,最后決定要把孩子生下來。
十個月后,兩人的兒子便出生了,小家伙虎頭虎腦,十分可愛,全家人開心的同時也為了孩子的未來犯了愁。
男子不得不再多承包一些地來種花生,希望可以有個好收成,這樣就能緩解現在的壓力。
女子在懷孕的時候,也沒吃過什麼營養品,再加上她的身體本就不是十分健康,導致如今女子沒有充足的奶水來喂孩子,有時看到兒子餓得哇哇大哭,女子的心都在滴血,可她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她只能買奶粉來喂孩子,可是孩子幾天就需要吃一桶奶粉,這筆開銷又讓夫妻二人犯了難。
男子一夜無眠,第二天天剛亮就背著行李離開了家,去城里二哥的廠子里打工,女子就留在家里照顧孩子。男子每月會定時在工資日將錢打回家,以供家里大人和孩子的日常開銷。
就這樣過了三年,兒子已經學會了走路和說話,他十分懂事,從來不哭不鬧,不像別家的小孩一樣看見什麼就要什麼。
女子開心的同時也感覺到心酸,她心里明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兒子這樣懂事也是因為家里的條件真的不好。
眼看著兒子一天天的長高,馬上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上學以后需要錢的地方就更多了,女子為此憂心不已。
想來想去她決定也要外出打工,將兒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自己出去和丈夫一起努力賺錢,將來好給兒子找個好點的幼兒園上學。
年僅4歲的兒子就這樣成了一名留守兒童,兒子似乎懂得父母的苦心,所以他從不調皮搗蛋,爺爺奶奶去地里干活的時候,不放心把他獨自放在家里,他就跟著爺爺奶奶到田間地頭。
他學著奶奶的樣子,拿著一把小鋤頭笨拙地在地里幫奶奶鏟地。爺爺奶奶累了,還知道把水拿到爺爺奶奶的手上,讓他們喝水歇息。
村里的人都夸男子的兒子懂事,誰家有好吃的和新衣服,都愿意送給孩子穿。
男子和女子聽到同村人說起關于兒子的這些事,眼淚直往下流,兩人和老闆商量,可不可以每個月給他們兩天假期回家看兒子?知道內情的老闆同意了兩人的假期。
兒子終于每個月都能夠見到他的父親母親,自然是十分高興,他口齒不清地告知父母,他慢慢可以熟練地學著奶奶的樣子,幫忙鏟地了。
男子和女子也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兩人暗暗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賺錢,給如此懂事得讓人心疼的兒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其實有很多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心理上或多或少會產生問題,自卑、柔弱都是因此產生的性格特點。
如果不是特別困難的情況,還是需要有一位家長在身邊照顧孩子,多多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的鼓勵和引導,其實那些大人眼里的「懂事」本不該出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上。
這種「懂事」又何嘗不是一種負擔,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