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安寧病房上最後一課」歷時21年為20萬學生指引迷途,南華教授罹絕症,生命教育不停歇

「安寧病房上最後一課」歷時21年為20萬學生指引迷途,南華教授罹絕症,生命教育不停歇
2022/12/03
2022/12/03

他可能是臺灣大學最另類的博士,當其他人都在苦心學術時,他轉道生命教育,在南華大學服務的21年中,除擔任教職,還透過開設未來學堂引導迷途的年輕人,找到人生方向。

直至後面身患絕症也沒有停止,在離世後還將自己的告別式作為課堂,用「道歉、道愛、道別」為學生們上最後一課。

他就是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教授鄒川雄,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他依舊積極樂觀,踐行著一個教育者的諾言——讓學生們擁有生命之愛。

唯智教育的迷惘,向升學主義發起挑戰

生前接受採訪時,被問及為何會從學術研究轉向生命教育,他說「主要是受到兒子痛苦的求學經驗影響。」

鄒教授的愛子曾是一個天真、樂觀的孩子,可卻在國中後完全變樣,被升學的壓力折磨痛苦到夜不能寐,甚至夜裡夢到讀書驚醒哭泣。

身為老師的鄒教授本以為自己的教育理論能夠幫助到兒子,到後來卻承認無力「在升學主義面前,任何理論都會失效。」

看著心愛的兒子遭受折磨讓他不忍,可在僵化的教育體制下他做不了什麼,最後只得在報紙中投書,對升學主義教育進行抗議。

令他沒想到的是,原本是一次簡單的情緒發洩,沒想到卻讓他找到了新的教育方向,他的文章引起了公眾的廣泛熱議,更被上百個網站轉貼。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從研究轉向生命教育,希望透過宣揚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們不僅學習到知識,更能感受到愛。」

將歡笑帶入課堂,21年播撒20顆希望種子

為讓自己的生命教育理念得到推行,他組建了自己的教育團隊,投身第一線與學生互動。

在課堂上他發現帶有娛樂色彩的教學形式更能被學生們接受,于是他便和好搭檔周平搭成組合,用雙人相聲或其他表演,透過笑聲讓學生們投入課堂。

因為課堂吸引力強,在課程推出的前5年裡,一共舉辦演講超過100場,累計參加師生更超過3萬人。

後來為讓在身體上存在障礙的學生,能夠突破心理上瓶頸,他更組織專題課程,現身說法用自己學生時期的口吃經歷為例,講述自己的蛻變歷程,讓障礙學生們也能樹立起信心。

在「以生命力帶動生命」教育觀點的支持下,在之後的21年中他帶領學生走出求學路上的迷惘,撒播下20多萬顆希望種子。

縱然一路上有很多思想保守的老師、家長反對,但他依舊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學生們的歡笑給我回饋,我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

奔波勞碌罹絕症,告別式上最後一課

正在鄒教授每日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而全台奔波時,他的身體卻亮起紅燈,生命也進入倒計時。

可即便身患絕症,每天被病痛折磨,可他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生命賽跑抓緊時間到各地演講,只希望自己的生命教育理念能感動更多人,讓苦苦求學的學生們看到希望。

後面即便住進安寧病房,還在用自己的堅持感染者身邊的人,2018年3月25日,熬不過病魔的鄒教授在嘉義基督教醫院離世,用的「生前告別式」為大家上了,生命的最後一課,鼓勵大家活出生命之愛。

臨終時他的一句話讓學生們落淚「我本想來救贖他們,但這些受限卻美麗的靈魂,他們的成長與茁壯、笑容與堅毅,以及他們的動人故事,卻最終成為我生命的救贖。」

他堅定的教育信念和對理想的執著感動眾人,鄒教授離世後受社會各界推薦,獲頒2019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深知育人勝于育智的他,感受過兒子的痛苦,將目光轉向求學的孩子們。

用生命感動生命的方式,指引學生們重新拾起希望,堅定自己的求學路。

21年孜孜不倦的耕耘,直到生命行將逝去,從未停歇。

還將「生前告別式」作為課堂,播撒著自己最後的愛。

雖然我們並不能改變現在的教育體制,但可以讓鄒教授理念,影響到更多人。

讓學子們能夠在愛與關懷的環境下學習,未來讓臺灣的未來更美好。

原創內容,禁止轉載,違規轉載將追究所有權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