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總要為自己找點價值。」
最近,鄭州有位94歲的「煎餅奶奶」火了。因為每天半夜12點到次日凌晨5點在路邊擺攤賣煎餅,老人被網友拍下後引起關注。很多網友認為老人生活困難,替她心酸,還有人指責兒女不孝。這些都被老人否認。
她說,這一輩子都是自己養活自己,已經停不下來。
11月7日,凌晨12:30,在鄭州張寨的一個路口,這名做煎餅的「網紅」老人如期而至,馬上就被一群食客包圍。
搟麵、放調味料、打雞蛋、出鍋打包,嫻熟的操作從容有序。
「奶奶做的東西很清淡,不油膩,吃過第一次還想吃第二次,有種老家爺爺奶奶(做的菜)的味道。」一位經常出現在老奶奶攤位上的女孩這樣評價。
老人說,她每天定點出攤的時間是夜裡12點到第二天凌晨5點,夜市一結束,她就要收攤去農貿市場買材料。
「早市7點30分就結束了,所以收攤要提前。」回到家後,她就開始洗菜。
記者問她,「什麼時候才能休息呢?」她微微一笑:「12個小時呢,總歸有休息的時間。」
對于網友認為的「半夜擺攤賣餅是個辛苦活」,她似乎並不這樣看,「有生之年能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也是一種樂趣啊。」
有食客買完煎餅後進行手機支付,老人也偶爾拿起手機查看,雖然已經是94歲的高齡,但是她眼不花耳不聾,算起賬來很清晰。
「這手機支付是我剛學的,都是我的老師們教的。」說完還用手指了指旁邊的攤主。
這名老奶奶姓張,她說自己是周口項城人,來鄭州已經30多年了。她說:「很多人對我是不理解的,覺得是不是孩子不孝順才出來(擺攤)。其實不是的, 我有兩個男孩,一個女孩,他們都很孝順,但我覺得人活著總要為自己找點價值。」
老人說,自己的食客很多都是下夜班的人,看到大家都喜歡吃自己的煎餅,她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夜已深,城市的霓虹燈格外明亮,而這名老人,依然在等待著這座城市的夜歸人。
面對食客,她更像是等待孩子回家的奶奶,把烙好的熱乎乎的煎餅遞到對方手裡。一個雞蛋灌餅差不多要做4分半鐘,她一刻也不停歇。一個小時下來,她在寒冷的深夜竟然熱出了汗。老人說她很享受現在的狀態,自食其力,還能找到活著的價值。
夜色中忙碌的身影令人動容,看著老人沉浸在這份工作帶來的快樂中,讓人不免覺得,年齡並非是勞動的門檻,堅韌也並不是年輕的專利。找到自己在世間的意義,不一定需要去做驚天動地的事,一件堅持多年的小事也可以表達自我的珍貴。
「活著,總要找到自己的價值」
這是一位平凡老人的世界觀,平靜而溫暖,樂觀且知足,一生辛酸坎坷,談笑間煙消雲散。生活這條路蜿蜒向前,有人精疲力竭,有人從容淡定,無他,唯心境不同耳。
願「煎餅奶奶」健康長壽,夜色中的煎餅攤子會被大家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