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轟動2022的 「三角戀」:他們救下6萬人,卻在火山爆發時相擁赴死

轟動2022的 「三角戀」:他們救下6萬人,卻在火山爆發時相擁赴死
2023/01/05
2023/01/05

這是2022年最震撼人心的一張照片:

火山爆發,災難逼至身前,這個頭戴小紅帽的男人卻回頭露出一個調皮的微笑。

他叫莫里斯,拍照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卡蒂婭。

夫妻兩人相差4歲,姐弟戀。

卡蒂婭拍下這張照片后,回應了丈夫一個笑容。

曾有人說,他倆早晚會死在火山上。

多年后,莫里斯和卡蒂婭在又一次近距離觀測火山爆發時不幸遇難。

令全世界震驚的是,幾天后,近六萬條人命被他們拯救。

今年有兩部關于這對火山夫婦的紀錄片問世:

《火山摯戀》和《心火:寫給火山夫婦的安魂曲》。

30年過去了,這個故事才終于曝光。

01

莫里斯和卡蒂婭都生于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地區,兩人的家隔得也不很遠。

更巧的是,他們的成長軌跡也差不多,都是在小時候看過火山, 一眼便愛上。

卡蒂婭的「初戀」是埃特納火山,初次相遇,她為巖漿在傍晚流竄的畫面震撼。

後來,她努力考上斯特拉斯堡大學,開始研究地球化學。

因為不羈的性格,卡蒂婭從小被當成怪咖,父母還曾把她送去專治叛逆女孩的學校。

她習慣了孤單,她以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遇到那個懂自己的人。

但有一天,一個男生竟主動跟自己搭訕。

更有意思的是,他竟是被自己手中的火山資料吸引。

一番交流,卡蒂婭發現這個大男孩完全就是翻版的自己。

盡管相差4歲,但兩人第一次相遇,便在咖啡館聊到深夜。

如同第一次見到火山,他們久久不愿與眼前的風景道別。

曾經那些不被理解的異想天開,竟同時在另一個人的腦海里野蠻生長。

四年后,莫里斯和卡蒂婭在家人的見證下結婚。

他們宣誓: 至死都不分開。

度蜜月時,兩人將地點定在愛琴海。

別人為了那里的地中海風情,他們卻奔向圣托里尼看火山。

那個年代,全世界真正在研究火山的只有三百多人,而他們竟成了一對。

如果不是遇見彼此,他們很可能會過上另一種安穩的人生。

能夠相遇,便值得感恩一生。

于是, 兩人決定不要孩子,把短暫的一生燃燒到極限,去看遍天涯海角的火山。

這是茂納羅亞火山。

這是尼拉貢戈火山。

這是克拉夫拉火山。

這是圣海倫斯火山。

……

無數個清晨,他們在火山口相擁醒來,在熔巖里做著早餐,欣賞著壯麗的風景。

旁人眼中,這是怪咖遇到了怪咖。

但他們選擇遠離人類,不僅是熱愛,還有另一個原因。

02

莫里斯和卡蒂婭出生在二戰后,時局動蕩,暗流涌動。

60年代的法國并不浪漫,他們一同經歷了「五月風暴」,并堅定不移地走到了隊伍前列。

1967年,美國戰機在南越投下兩枚炸彈。

作為反戰人士,夫妻倆越發對人類感到失望。

參加完反戰游行,他們毅然遁入荒野。

莫里斯說:

「因為火山遠超乎了人類,成為我們想追求的目標。」

火山雖然危險,但遠不及人性暴虐。

在只有紅與黑的世界,他們找到了只屬于彼此的安寧。

莫里斯曾說,「我、卡蒂婭、火山,這是個愛情故事。」

「三角戀情」,讓夫妻倆的關系更加穩定。

雖然莫里斯是「弟弟」,但卡蒂婭看他的眼神里總是帶著仰慕。

雖然卡蒂婭是「姐姐」,莫里斯卻總是拿她當小女生呵護。

所以莫里斯鏡頭里的妻子總是那麼溫柔,笑得總是那麼溫暖。

在戶外工作,莫里斯總是扛著攝像機走在前面,卡蒂婭則手持照相機緊隨其后。

莫里斯調侃說:

「作為丈夫,我得走在前面探路,有坑也是我先踩。」

轉頭卡蒂婭深情地講:

「我會跟著他,如果他在前方死去,我會和他一起。」

這一時期,夫妻倆也取得了卓著的學術成果。

卡蒂婭負責寫書,莫里斯則四處演講,兩人都成了學界新星。

他們把零距離的觀察和記錄轉換成書籍和影片,帶回喧囂的城市。

這些罕見的絕美風景如同一劑良藥,治愈了無數心靈。

這是故事的前半段。

對于莫里斯、卡蒂婭,火山絕美, 人生如巖漿般滾燙。

只是那時他們還沒意識到,這注定不是個單純的愛情故事。

03

1985年11月13日晚,位于哥倫比亞的內瓦多·德·路伊斯火山噴發。

其實這次火山噴發的規模很小,但炙熱的巖漿和火山碎屑流瞬間融化了山頂積攢了數十年的冰雪。

洪水、泥流傾瀉而來,吞沒了村莊城鎮,2萬多人在睡夢中喪命,尸骨無存。

夫妻倆聞訊趕來,看到眼前情景,所有關于火山的熱情瞬間消逝。

更令人失望的是,當地政府竟以成本過高為借口拒絕火山動態監測以及發布災難預警。

他們一邊憐憫,一邊悲憤。

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這就是波詭云譎的火山。

也正因此,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兩萬多條人命不該這樣湮滅。

這一次,鏡頭對準的不再是那些壯美的畫面,而是那些因火山失去家園、親人的難民。

站在人流中,夫妻倆不得不繼續著工作,卻極度無力,那一雙雙迷茫的眼睛徹底刺穿人心。

從事火山研究二十多年,夫妻倆第一次陷入自我懷疑。

意義何在?

為了個人熱愛?為了學術成果?還是為了那數以萬計的生靈?

如果不能幫助人類成長,那科學研究到底為了什麼?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火山研究專家,他們自覺為人類擔責。

夫妻倆熱愛火山,此刻,卻不得不將「摯愛」殘酷無情的一面展示給世人。

從那天開始,兩人用攝像機記錄的畫面不再只關于個人生活和學術研究,越來越多的人文紀實讓更多人、更多政府開始關注火山下的苦難。

很快,他們的努力奔波換來回報。

最為人知的一次,近六萬多人死里逃生。

只是,莫里斯和卡蒂婭沒能聽到這個消息。

04

1991年5月底,日本九州島,沉睡兩百年的云仙山有了蘇醒的跡象。

莫里斯和卡蒂婭在山腳下架設相機,在一個最佳機位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他們與朋友、同行、記者談笑風生,訴說著往事。

聊到追蹤火山噴發的危險,莫里斯笑著說:

「就算明天我要死去,我也不在乎。」

幾天后,火山徹底蘇醒。

「巨獸」遮天蔽日,奔涌而來,眾人倉皇逃命。

一名記者在撤離時鏡頭恰好掃到不遠處的莫里斯和卡蒂婭。

他們停留在原地,專注地欣賞著眼前的「情人」,做好最后的工作。

或許是屢次死里逃生,讓他們選擇再賭一次。

或許是研究火山三十年,他們知道跑不掉,早就做好了安然赴死的準備。

就這樣,令他們癡迷一生的火山終究沒有給予絲毫憐憫。

現場43人喪生,事后工作人員找到了莫里斯的攝像機和手表,指針永遠停在下午4點18分。

一周后,另一個消息傳來,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

在此之前,正是由于夫妻倆的游走宣傳,當地政府特別制定預警備案,使得近6萬人逃過一劫。

那時,沒有幾個人知道這是莫里斯和卡蒂婭的功勞。

不僅如此,日本當局還將仙台山的事故責任推給火山夫婦。

事實是,早在他們去到日本前,早已有大批記者、攝影師聚集在火山腳下。

但,這都不再重要。

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火山夫婦曾目睹超過150次火山噴涌,為至少128座火山拍攝多達800小時的影像資料、5部紀錄片、數萬張照片,全部收錄于他們寫的二十多本書和《國家地理》雜志中。

這些,既是專屬于他二人的回憶,更是送給全人類的一個禮物。

當塵封30年的資料被公開,我們發現:

人類無比渺小,生命無比短暫,人生卻可以極致浪漫。

很多時候,我們不相信愛的體量可以如此巨大。

甚至,人們總感慨世道,不敢直視人心,現實面前,信念似乎總是那麼可笑。

但這一刻,我想到了很多名字,比如袁隆平、李文亮、劉秀祥……

人的偉大之處就在于此,方寸胸腔,便能包容萬事萬物。

火山夫婦也曾因憎恨人類的自大、愚昧而避世。

但最終,他們選擇回歸。

卡蒂婭曾說:

「有些研究不得不做。」

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關于愛的傳說,才從未絕跡。

正如《火山摯戀》里的這句念白:

「理解是愛的同義詞。」

當我們理解這個世界越來越多,愛就不會再是一件難事。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